第(1/3)页 二人立刻专心致志地看了起来。 一时间办公室内安安静静的,只有汪洋喝水发出的轻微声音。 这个剧本其实是《少林寺》剧本的初稿,和后世电影呈现给观众的故事,还是有不少的差别。 依旧是十三棍僧救唐王的故事。 但故事矛盾集中在师父为保唐王和隋朝将领的对抗。 主角是小和尚觉远的师父,觉远只是个配角。 觉远父亲神腿张被隋将杀害,只是为了拉仇恨,而报仇的人竟然是师父,至于牧羊女白无暇……完全没有。 给林正军的感受,就是太硬了,从头打到尾,没有男女感情的调和缓冲,节奏感太差。 另外就是没有人物的成长,毕竟师父一开始就是高手到结尾还是高手。 整个剧本水平一言难尽。 见俩人放下剧本,傅奇问道:“你们觉得怎么样?” 林正军笑道:“实话实说,写得挺烂的。” 傅奇不怒反喜,身体前倾,双眼闪烁着兴奋的光芒,问:“那正军同志,你说怎么改?” 林正军道:“首先,主角换成觉远小和尚,道理和《醉拳》一样,写出人物的成长,大家都喜欢少年的主角,因为无论中年老年都曾经是少年人,这样共鸣更加强烈!” 傅奇笑道:“哈哈哈,正军,英雄所见略同,咱俩想法一样,还有呢?” 林正军道:“还有就是节奏感太差了,一味打打杀杀,观众会审美疲劳,可以加入感情线,可以学习《醉拳》加入喜剧的元素。” “喜剧元素?具体怎么加呢?举个例子。” “比如,觉远受伤进入少林寺,需要补充营养,师兄弟们就抓青蛙给他吃,被方丈发现,大家就辩解说,我们在练蛤蟆功,在地上跳来跳去的,但还是被罚了,而青蛙呢,跳进方丈僧袍里了,大家跟着他,想抓青蛙,方丈就质问大家,大家就傻乐,方丈就一脸严肃地说作为僧人应该无嗔无憎,然后青蛙在他衣服里跳来跳去,他痒痒就乱笑。吃青蛙的时候,师父再说一句,酒肉穿肠过,佛主留在心……”林正军讲了一个小情节,作为例子。 傅奇听得身体一颤,道:“好!” 石慧也笑着道:“金庸的《射雕英雄传》里也有蛤蟆功,香港人看到,会很喜欢的!” 第(1/3)页